0 Comments
0 Shares
203 Views
0 Reviews
Search
Discover new people, create new connections and make new friends
- Please log in to like, share and comment!
- 福特 2024 Q4 獲利超預期,電動車虧損持續擴大(圖/網路) 福特汽車(Ford)於近日公布 2024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整體業績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全年營收達 1,85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第四季營收達 482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5%。然而,儘管電動車銷量成長,Model e 部門仍虧損 51 億美元,顯示電動車轉型仍面臨嚴峻挑戰。 營收創新高,電動車部門仍處虧損 福特 2024 全年營收年增 5%,其中 Ford Pro(商用車)部門持續成長,營收達 669 億美元(年增 15%),全年營業利潤達 90 億美元,展現其在商用市場的競爭力。 相比之下,Ford Model e(電動車)部門仍深陷虧損,全年虧損達 50.7 億美元,光是第四季每賣一輛電動車就虧損 3.7 萬美元。主要原因包括: 1. 價格壓力加劇: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 Cybertruck、雪佛蘭 Equinox EV 等新車型湧入。 2....0 Comments 0 Shares 47 Views 0 Reviews
- 福特 Ford 因前雨刷馬達的問題,對 Mach-E、Bronco 和 Maverick 發起了召回(圖/福特) 福特汽車近日宣布,因前雨刷馬達的齒輪蓋及齒輪箱缺少密封劑,可能導致進水後發生故障,將對旗下三個車型——Mach-E、Bronco和Maverick進行召回。這一問題可能會影響車輛的前雨刷功能,進而危及駕駛安全。 召回原因 福特表示,受影響車輛的前雨刷馬達可能因缺少必要的密封劑而讓水分滲入,導致馬達內部損壞,影響雨刷的正常運作。在雨天或惡劣天氣中,這種故障可能會降低駕駛者的視線清晰度,增加發生事故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一潛在的安全隱患,福特將對召回的Mach-E、Bronco和Maverick車型進行免費檢修,為前雨刷馬達齒輪箱和齒輪蓋添加密封劑,或在必要時更換整個雨刷馬達。 根據福特表示,此次召回影響了 3,603 輛 Mustang Mach-E、15,087 輛 Bronco Sport 和 18,681 輛 Maverick...0 Comments 0 Shares 783 Views 0 Reviews
- 福特面對需求疲軟與成本上升,電動車策略調整帶來19億美元損失(圖/ Ford) 福特汽車公司(Ford)宣布,將對其電動車(EV)計劃進行重大調整,原因是需求低於預期以及生產成本上升。這一變動將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計劃產生深遠影響。 (圖/ Ford) 生產延遲 福特將推遲其下一代全電動皮卡車「Project T3」的生產,原定於田納西州的新工廠製造。該車型現預計於2027年下半年開始生產,這一延遲將影響計劃中的市場推出時間。 取消車型 此外,福特取消了計劃中的三排全電動SUV。公司將改為集中精力開發混合動力車型和電動商用車,包括預計於2026年推出的新型電動商用貨車。 (圖/ Ford) 財務影響 這些調整將使福特面臨約4億美元的特殊非現金費用,主要涉及製造資產的減值。公司還可能需承擔高達15億美元的額外費用,這對財務狀況構成重大挑戰。 戰略調整...0 Comments 0 Shares 657 Views 0 Reviews
- 福特面臨歐洲電動車挑戰:裁員重組以求突圍在電動車市場轉型的壓力下,福特汽車公司近日宣布,將進一步重組其歐洲業務,以提高成本競爭力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這項計劃包括在 2027 年底前裁減 4,000 名員工,主要影響德國和英國。這家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汽車巨頭在應對「高度顛覆性」的市場環境和新競爭者壓力下即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電動車轉型中的艱難抉擇 福特表示,歐洲經濟疲軟與電動車需求低於預期是此次裁員的重要原因。公司在新聞稿中指出,隨著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遲滯,原定於德國科隆工廠生產的新款電動車 Explorer 與 Capri 的產量計劃已被放緩。2025 年第一季度,科隆工廠將實行短期工作日以應對生產調整。 福特的電動車策略雖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市場現實仍不容樂觀。據報導,福特在歐洲的乘用車業務多年來持續虧損,尤其是在電動車的競爭中,面對中國企業如比亞迪的迅速崛起,以及歐洲本地強勢車企的壓力,處境更加艱難。...0 Comments 0 Shares 376 Views 0 Reviews
-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加強對包含中國零件的電動車稅收抵免限制(圖/通用汽車)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美國眾議院於昨日通過一項法案,目的在收緊對含有中國零部件的電動車稅收抵免資格的限制。這項法案最終是以217票對192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但尚需參議院批准才能正式成為法律。 該法案主要在明確界定哪些中國製零部件會影響電動車獲得稅收抵免的資格,藉此進一步推動美國電動車產業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該法案由眾議員 Carol Miller提出,她表示,此舉將「確保中國企業無法再從美國製造商的電動車稅收抵免中受益。」 該法案的提出引發了汽車業界的擔憂。包括通用汽車、豐田汽車、大眾和現代等公司在內的汽車創新聯盟指出,該法案可能導致減少符合稅收抵免的車輛數量,並對車輛排放和電動車推廣目標的嚴格要求產生影響。 (圖/通用汽車) 汽車創新聯盟執行長John...0 Comments 0 Shares 958 Views 0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