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Vestas官網)

丹麥風電大廠Vestas(維特斯)日前宣布結束在臺的葉片製造業務,為臺灣唯一風電葉片製造商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帶來重擊。隨著合作終止,天力全面停產,470名員工面臨資遣。此一事件不僅揭示本地產業對單一外商高度依賴的風險,也引發對風電政策本地化策略的省思。

熊詠鑫冷氣

blog_content_image17480745731890624185.png

(圖/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官網)

Vestas自2000年進入臺灣市場,陸續建置逾250MW陸域與900MW離岸風場,並在高雄港設廠,由天力代工生產風機葉片。據悉,自2022年至今,天力共交付超過309支葉片,Vestas訂單貢獻其營收九成以上。隨最後一批葉片完成出貨,Vestas以經營策略調整為由結束採購,導致天力產線全面停擺。

blog_content_image1748075325513144862.png

(圖/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官網)

根據天力公告,將資遣約470名正職員工,占總員工八成,預計資遣費約新臺幣3,700萬元。受影響的不僅是企業營運,南部地區就業市場也恐遭波及。根據經濟部統計,2024年底臺灣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達2.25GW,Vestas供應占比約四成,顯示其對臺灣市場的重要性。

blog_content_image174807534822339611.png

(圖/ 公開資訊觀測站)

專家認為,本案凸顯早期風電政策以本地製造換技術、帶產業的策略已遇瓶頸。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林左裕指出,若缺乏後續研發投資與產業鏈深化,本地化可能僅淪為短期製造代工。政府應重新聚焦在智慧風場、維運服務與高附加價值技術輸出,以強化產業韌性。

繕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天力方面則表示,將轉型投入葉片維修與小型風機等業務,但目前尚無具體生產計畫。隨著離岸風電第三階段開發即將展開,產業界呼籲政策調整應兼顧誘因設計與長期合作機制,確保在地供應鏈能穩健發展。

blog_content_image17480753971745657150.png

(圖/ 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官網)

Vestas撤出台灣葉片製造雖屬個案,卻是對臺灣風電十年政策方向的重要檢驗。如何在全球風電供應鏈重組下,重新定義本地化策略,將是下一階段能源政策布局的關鍵。

MGBOX

鋒爆新聞

(文/ 呂佳佳)

#鋒爆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