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麗嬰房臉書)
創立逾半世紀、曾於兩岸擁有上千家門市的童裝品牌麗嬰房,近年營運壓力持續攀升,財報顯示2024年第一季累計虧損達新臺幣6.76億元,並已於去年底關閉臺灣唯一自有廠房,全面轉向外包生產。該公司並警示,虧損規模已達實收資本額一半,「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臺南市私立胖嘟嘟托嬰中心
麗嬰房自1971年創立,長期定位為臺灣嬰幼兒服飾與用品市場的領導品牌,並於2000年代積極拓展中國市場,最盛時期曾在大陸設有超過千家門市,橫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然而,近十年來受限於兩岸市場環境變化、少子化趨勢加劇、品牌老化與電商衝擊等多重挑戰,公司營運連年虧損,資本市場信心持續下滑。
(圖/ 翻攝自證交所公告)
根據證交所公告,麗嬰房(2911)近期申報的財務報告顯示,其淨值已低於財務報告所列股本的一半,且簽證會計師出具查核報告指出公司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依據證交所營業細則第49條第1項第1款及第3款規定,自今年3月18日起,麗嬰房的上市有價證券被列為全額交割股。
(圖/ 麗嬰房臉書)
此外,根據公司5月8日發布的重大訊息,麗嬰房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新臺幣6.3億元,稅後淨損達1.09億元,每股虧損1.04元。截至3月31日,累計虧損達6.76億元,超過半數股本。該情形觸及《公司法》關於資本侵蝕的相關警戒條款,顯示財務體質已進入警示區。
為改善營運結構與資源配置效率,麗嬰房已於2023年底關閉其位於臺灣的唯一自有生產廠房,正式結束本地生產作業,並全面改以委外代工模式進行商品製造。此舉雖可降低固定成本壓力,卻也反映出品牌經營模式與市場定位需大幅調整。
(圖/ 麗嬰房微博)
在零售通路方面,麗嬰房亦進行大幅收縮。據統計,目前臺灣地區僅剩約200家門市,較全盛時期銳減超過八成。大陸市場方面,截至今年2月底,亦僅剩139家據點。公司表示,將持續關閉虧損門市,並計畫壓縮至百店規模以下,以求集中資源維持營運彈性。
繕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多位產業觀察者指出,麗嬰房當前的困境,映照出臺灣中大型零售品牌面對產業轉型時的壓力。隨著出生率持續下探,嬰幼兒市場需求日益萎縮,加上數位通路快速成長,傳統實體連鎖品牌若無法迅速調整策略,將面臨品牌淘汰風險。
麗嬰房後續是否能藉由品牌重塑、數位轉型與財務重整突破困境,已成臺灣童裝產業觀察重點之一。業界認為,唯有重新掌握消費者需求、提升商品創新與供應鏈效率,才能在變局中尋求生機。
WEAREGO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橘子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