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塑身生理學》重點整理(二)

第二章:體態與細胞的關係

1.  體態結構

體態的組成主要由肌肉、脂肪和纖維細胞決定,這三者在身體中的比例對體型影響極大。

2.  細胞特性與肥胖關係

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數量增加以及進入不分裂的休息狀態,是與肥胖相關的主要細胞特性。

      ○ 細胞體積增大

肥胖主要是由脂肪細胞內部堆積大量脂肪所致。而強壯則來自於肌肉細胞體積的增大,但細胞數量通常不變。年輕時結締組織較強壯,可以抑制脂肪細胞增大;隨著年齡增長,結締組織鬆弛,脂肪更容易堆積。

      ○ 細胞數量增加

細胞與肌肉組織成熟後通常不再分裂,數量的增加多發生在胎兒期與嬰兒期。如果母體在孕期體重過度增加或嬰兒期餵養過度,脂肪細胞數量會增加,導致更容易肥胖。肌肉生長抑制素受損可能會導致肌肉細胞異常增生,甚至可能需要手術處理。

      ○ 接觸性抑制

細胞透過相互接觸來進行協同作用與抑制。在細胞之間存在空隙時,細胞更容易膨脹並促進合成代謝。這類現象類似於胰島素的刺激作用,當組織受損、抽脂或快速減肥後,細胞接觸減少,容易導致脂肪細胞增生,更加速肥胖。對於受傷的肌肉組織,可以通過破壞沾黏的細胞並重新癒合來解決問題。

快速減肥後如果停止節制飲食,會導致脂肪細胞分裂,使人更容易變胖。因此,在達到理想體態後,應至少維持一個月,防止脂肪細胞因缺乏能量供給而增生。纖維母細胞需要時間分泌膠原蛋白,重建身體組織以解決這個問題。

3.  間質幹細胞

間質幹細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為血管細胞、膠質細胞、脂肪細胞或骨骼細胞等。

4.  胰島素與皮質醇

這兩種激素是影響肥胖的關鍵因素。

5.  高能量攝入

高能量攝入會促進脂肪細胞的分裂。例如相撲選手的食量是常人的5到10倍,因此更容易增加脂肪細胞的數量。

6.  脂肪細胞大小與使用效率

小滴脂肪細胞容易被分解使用,而聚集成大滴的脂肪細胞分解效率降低約五倍。因此,脂肪累積越多越難減肥,應該在體重增加2公斤時即時處理。

7.  脂肪組織的內分泌功能

脂肪組織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重要來源。

8.  肌肉對能量消耗的影響

肌肉收縮消耗能量並產生熱量,因此肌肉量高的人不容易肥胖,且不易感到寒冷。

9.  營養不良對肌肉的影響

營養不良會導致肌肉流失。

10.  飢餓與腎上腺素

飢餓時會提高腎上腺素水平,進而提高運動表現。

11.  生長激素的作用

生長激素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主要通過作用於肝臟,刺激分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再作用於骨骼肌。

12.  肌纖維細胞的生長

肌纖維細胞的生長主要依賴運動,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提高肌細胞獲取營養的機會。

13.  運動與神經傳導

運動時,神經傳導到肌細胞的信號會刺激肌細胞生長,並釋放神經生長因子。

14.  肌纖維細胞的生長與伸展

伸展運動(尤其是離心運動)有助於促進肌纖維細胞的生長。

15.  衛星細胞

肌肉幹細胞,又稱衛星細胞,當肌肉受損或快速生長時,會分裂成許多細胞填補空隙,最終融合成為肌管細胞。

16.  肌肉類型

肌肉可分為三種:

      ○ 紅肌:體積小,主要負責耐力運動,使用有氧代謝,有較多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 白肌:主要負責短時間爆發力量運動,使用無氧代謝,體積較大。

      ○ 粉紅肌:可根據身體需求轉化為紅肌或白肌,以增強特定的運動能力。

17.  瘦肉精

瘦肉精能將能量轉化為肌肉合成,減少脂肪合成。雖然目前主要用於動物實驗,但這類藥物有較大副作用,使用非常危險。

18.  細胞外間質

細胞外間質如同水泥一般,穩固並黏合細胞。

19.  維他命C的重要性

維他命C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每日補充。它是甲狀腺的重要元素,具有抗氧化功能。指甲旁皮膚分離、刷牙出血、小碰撞後易瘀青都是缺乏維他命C的徵兆。
《肥胖與塑身生理學》重點整理(二) 第二章:體態與細胞的關係 1.  體態結構 體態的組成主要由肌肉、脂肪和纖維細胞決定,這三者在身體中的比例對體型影響極大。 2.  細胞特性與肥胖關係 細胞體積增大、細胞數量增加以及進入不分裂的休息狀態,是與肥胖相關的主要細胞特性。       ○ 細胞體積增大 肥胖主要是由脂肪細胞內部堆積大量脂肪所致。而強壯則來自於肌肉細胞體積的增大,但細胞數量通常不變。年輕時結締組織較強壯,可以抑制脂肪細胞增大;隨著年齡增長,結締組織鬆弛,脂肪更容易堆積。       ○ 細胞數量增加 細胞與肌肉組織成熟後通常不再分裂,數量的增加多發生在胎兒期與嬰兒期。如果母體在孕期體重過度增加或嬰兒期餵養過度,脂肪細胞數量會增加,導致更容易肥胖。肌肉生長抑制素受損可能會導致肌肉細胞異常增生,甚至可能需要手術處理。       ○ 接觸性抑制 細胞透過相互接觸來進行協同作用與抑制。在細胞之間存在空隙時,細胞更容易膨脹並促進合成代謝。這類現象類似於胰島素的刺激作用,當組織受損、抽脂或快速減肥後,細胞接觸減少,容易導致脂肪細胞增生,更加速肥胖。對於受傷的肌肉組織,可以通過破壞沾黏的細胞並重新癒合來解決問題。 快速減肥後如果停止節制飲食,會導致脂肪細胞分裂,使人更容易變胖。因此,在達到理想體態後,應至少維持一個月,防止脂肪細胞因缺乏能量供給而增生。纖維母細胞需要時間分泌膠原蛋白,重建身體組織以解決這個問題。 3.  間質幹細胞 間質幹細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分化為血管細胞、膠質細胞、脂肪細胞或骨骼細胞等。 4.  胰島素與皮質醇 這兩種激素是影響肥胖的關鍵因素。 5.  高能量攝入 高能量攝入會促進脂肪細胞的分裂。例如相撲選手的食量是常人的5到10倍,因此更容易增加脂肪細胞的數量。 6.  脂肪細胞大小與使用效率 小滴脂肪細胞容易被分解使用,而聚集成大滴的脂肪細胞分解效率降低約五倍。因此,脂肪累積越多越難減肥,應該在體重增加2公斤時即時處理。 7.  脂肪組織的內分泌功能 脂肪組織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重要來源。 8.  肌肉對能量消耗的影響 肌肉收縮消耗能量並產生熱量,因此肌肉量高的人不容易肥胖,且不易感到寒冷。 9.  營養不良對肌肉的影響 營養不良會導致肌肉流失。 10.  飢餓與腎上腺素 飢餓時會提高腎上腺素水平,進而提高運動表現。 11.  生長激素的作用 生長激素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生長,主要通過作用於肝臟,刺激分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再作用於骨骼肌。 12.  肌纖維細胞的生長 肌纖維細胞的生長主要依賴運動,促進末梢血液循環,提高肌細胞獲取營養的機會。 13.  運動與神經傳導 運動時,神經傳導到肌細胞的信號會刺激肌細胞生長,並釋放神經生長因子。 14.  肌纖維細胞的生長與伸展 伸展運動(尤其是離心運動)有助於促進肌纖維細胞的生長。 15.  衛星細胞 肌肉幹細胞,又稱衛星細胞,當肌肉受損或快速生長時,會分裂成許多細胞填補空隙,最終融合成為肌管細胞。 16.  肌肉類型 肌肉可分為三種:       ○ 紅肌:體積小,主要負責耐力運動,使用有氧代謝,有較多脂肪作為能量來源。       ○ 白肌:主要負責短時間爆發力量運動,使用無氧代謝,體積較大。       ○ 粉紅肌:可根據身體需求轉化為紅肌或白肌,以增強特定的運動能力。 17.  瘦肉精 瘦肉精能將能量轉化為肌肉合成,減少脂肪合成。雖然目前主要用於動物實驗,但這類藥物有較大副作用,使用非常危險。 18.  細胞外間質 細胞外間質如同水泥一般,穩固並黏合細胞。 19.  維他命C的重要性 維他命C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需每日補充。它是甲狀腺的重要元素,具有抗氧化功能。指甲旁皮膚分離、刷牙出血、小碰撞後易瘀青都是缺乏維他命C的徵兆。
0 Comments 0 Shares 176 Views 0 Reviews